疫情防控的战场,也是检验党员干部的考场。深圳“0131”疫情发生以来,宝安多名党员干部奔赴疫情防控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筑牢红色“防护墙”。
临时党支部书记曾令云
用脚丈量社区,一天最多走3万步
一进门,曾令云就拿起水杯,咕咕咕吞了几口。
歇息片刻,他说道:“我刚从石龙工业区巡视完走回来,走了半小时。现在用车紧张,出行基本靠走。”
将近花甲的曾令云是一名老党员,大年初四下午3点,曾令云接到紧急通知称下午4点开会。
会一开完,行李来不及收拾,曾令云就跟车来到了水田社区,担任宝安区“0131”疫情处置下派支援工作组临时党支部书记,马上开展相关工作。

水田社区全域属于石岩街道防范区,设置了19个核酸检测点。曾令云最关心的工作之一,就是确保每个核酸检测点有序进行。
曾令云了解到,社区进行核酸检测的人数,与公安部门提供的大数据无法匹配,存在不少人不下楼做核酸的现象。
于是,曾令云带领工作人员上门,逐家逐户排查。对于没人开门的房间,则通过房间灯光、电表与水表的运行情况进行判定,绝不漏过一人。
为了动员居民自觉、按时测核酸,曾令云让社区发动了业主、楼栋长、工厂、网格员等一切能发动的力量,给居民讲清楚测核酸的责任与义务,不测核酸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由于用车紧张,为了把车让给更有需要的部门,曾令云选择用脚丈量水田,到水田各地巡查,每天至少走15000步,最多时一天走了3万步。
记者跟着曾令云来到了水田社区兰姜新村小区防控检疫点。
“记得要向回来的人讲清楚政策情况。”“大叔你从哪里回来?要做好防护。”“这栋楼封控了多少人?物资要及时到位,及时清运垃圾,将对居民的影响降到最低。”......

每天早上7点半起床,晚上10点才回到酒店。事无巨细,曾令云都会关心过问。“临时党支部书记,就是要身先士卒,什么都要了解。”曾令云说。
不过,在曾令云看来,很多一线工作人员才是最辛苦的,“他们要与时间赛跑,为了省时间,很多时候在路边吃饭,困了就靠着打个盹。”
转运组组长王妍霞
“每个数据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人”
前后跑了两趟,记者终于在午饭间隙,和转运组组长王妍霞聊了起来。
王妍霞,宝安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2月6日带领区妇联2名党员进驻到了石岩街道。
行李还没放好,王妍霞就来到石岩疫情一线,每天都忙到凌晨0点后。
对街道、社区的工作,王妍霞并不陌生。王妍霞曾在石岩工作了近7年,对这里的情况十分熟悉,也很有感情。
这也是王妍霞执意要来一线的原因之一。“作为党员,我一定要站出来。作为曾在石岩工作的一员,我也想和昔日的战友并肩战斗。”

转运组的工作繁忙而重要,起到“中枢神经”作用,既要协调区流调工作专班开展新冠肺炎疫情流调,也要对需转运人员进行核查落地,组织对病例及密接、次密接和重点人员进行转运,收集汇总各类数据、情况,及时报送现场工作专班和区指挥部......
“我们运转越高效,就越对每一位市民的生命健康负责。”王妍霞不断地与同事们梳理工作流程,加强内外协调对接,尽可能又快又好地做好转运工作。
“进来前,我们不清楚一线的情况。主席就和我们说,无论条件多艰苦,都一定要来。”宝安区妇联办公室工作人员陈瑞恋介绍,电脑、打印机、A4纸、晾衣架、吹风筒等工作生活用品,王妍霞和区妇联2名党员都带来了。
王妍霞解释称:“我们只想出一份力,不想给前方增添任何困难和负担,所以能带的我们尽量自己带。”
转运组的人都很忙,一排排桌子上摆满笔记本电脑,一群人正在忙碌地录入信息、核对表格、沟通交流情况,电话铃声时不时响起,敲打键盘的声音此起彼伏。
匆匆吃完,王妍霞就回到了工作岗位。王妍霞走到熬夜到早上6点的工作人员张华能身边,拍了拍他肩膀说:“最近辛苦了,今天来了些人,我让他们给你分担下,你晚上早点回去休息。”
除了转运组的工作,王妍霞还与后方的宝安妇联防疫“安心”热线专班高效联动,双线作战,全方位开展关心关爱工作。
2月2日(大年初二)凌晨三点,石岩封控区第1个虎宝宝顺利出生,母女平安。

就在前一天,区妇联排查出该孕产妈妈后,第一时间与宝安卫健局联动,协调该孕产妈妈入住宝安人民医院。
此外,宝安区妇联还牵头成立了防疫“安心”热线专班,建立专班微信群,开通24小时心理服务安心热线,第一时间全面摸底排查隔离孕产妇、儿童等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
“区妇联第一时间响应抗疫,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王妍霞说。
【记者】苏国锐
【作者】 苏国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