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网 - 墙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新闻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闻资讯 > 必须及时打破惯性思维这堵墙了,因为它带来的危害太多了!
M.biz | 商业搜索

必须及时打破惯性思维这堵墙了,因为它带来的危害太多了!

信息来源:zoqoo.com   时间: 2024-09-15  浏览次数:19

  话说小A已经从原公司离职三天了。他离职的那天正好是周五。结果到了周一早上,早已经习惯了按时上班的他,依然按时起床,起床后梳洗一番,把衣服穿好就去上班了。话说他刚刚走到公司门口,忽然间想起来自己已经辞职了。这可真是好生尴尬啊!他暗自庆幸:幸亏公司门口没有熟人看到他。

  小A正在尴尬中往回走呢,忽然间从睡梦中醒来了。

  ——原来刚才那一幕只是梦境而已。

  小A心想,这如果是真实发生的事情,那可真令人脸红心跳啊!还好只是一个梦而已。

  小A的这个梦境,其实就是上班习惯了带来的一种惯性。惯性的力量虽然在他醒着的时候没有对他造成误导,但是在梦中,这种误导的力量还是很强大滴。

  

  01从惯性力说起

  我们知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坐在车上的人都会有一种无意中的反作用力。什么时候会感受到这种反作用力呢?就是在车辆猛然间刹车的时候。车辆忽然停止,我们的身体就会急速向前倾斜甚至因此摔倒。

  关于惯性力有个笑话,说是一位男士坐公交,结果公交车因为礼让闯红灯的行人,来了一个急刹车。结果这位男士身体向前扑去,直接就趴到了前面的美女身上。美女很厌恶地问,怎么回事啊?男士说,这是惯性力,不是我有意的。

  结果美女气坏了,反问道,什么?惯性?你一贯就是这种样子的吗?

  话说人在地球上生存,除了身体面对各种环境所形成的惯性力之外,思维也会因为习惯于之前的环境,习惯于之前的做法而形成惯性思维。

  

  如果我们的思维不具备创新性,就可能因为从以前的体会和经验出发而导致各类惯性思维。

  惯性思维的形成,当然有其必然条件,比如上述梦中的小A,早就习惯了周一上班,虽然刚刚离职,但是梦中的他忘记了自己已经离职了,于是还是按照惯性去公司上班,直到走到门口,才突然想起来自己已经不是公司的人了。

  惯性思维的作用,不只是会引导我们像以前那样活动,更会引导我们像以前那样思考。

  而惯性思维在引导我们参照之前的经验、知识、习惯来进行思考并行动时,它必然是有严重的思维片面性的。毕竟,随着环境的改变,时空条件的改变,其他各方面条件或要素的改变,需要我们转换自我的思维方式,按照新的条件来做出新的思考,新的行动计划和安排。如果条件变了,但是我们的思维还是原来的那种惯性思维,那想解决新环境、新条件下的新问题时,总会处处碰壁。

  

  02人的惯性思维是如何形成的?

  一个人的惯性思维是如何形成的呢?

  当然首先是因为习惯的养成。

  比如上面的小A在公司上班了好几年,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到时间了就要去上班的行动惯性。这种行动的惯性,则是思维固化之后的一种正常反应。

  比如一个人习惯于早上6点起床,到了横跨了几个时区的国外之后,要改变这种习惯,都要费好大的劲儿。毕竟,习惯的形成不容易,想要一夕之间改变也同样不容易。

  比如一个人习惯于放羊式的生活,忽然间进入城市里工作,忙忙碌碌的那种情景,他就很难适应。

  所以,惯性思维形成的第一个因素,是习惯的养成。

  

  惯性思维形成的第二个因素,则是之前因为工作或职业带来的常规行为动作。

  我在和一位已经退休好几年的老焊工吃饭时,他每吃两三口,右手都会有一个外抛的动作。这个动作是怎么来的呢?就是焊工使用焊条之后,剩余的那点尾巴通常是要扔掉的。因为每天都要做数百遍这样的动作,于是就习惯成自然了。

  我们的惯性思维,往往也是因为这种惯性动作或行为造成的。

  这种动作多了,他也会在有意无意中提醒我们自己的角色,提醒我们自己的行为,进而对我们的思维造成各种限制。

  

  惯性思维形成的第三个要素,当然是认知的力量了。

  无论是什么样的认知,只要被我们充分认可了,只要被我们习以为常了,只要被我们奉为圭臬了,就会对我们形成心理惯性,形成思维定势。

  比如说某甲向某乙借款,第一次借款5万,按时归还了不说,还多还了5000,说是利息;第二次借款8万,按时归还了不说,还多还了1万,说这是利息;第三次借款15万,按时归还了不说,还多还了2万,说这是利息;等到第四次借款时,某乙连想都没想,就借给对方25万。结果借款之后,到了还款期,某甲连人影都看不到了。

  某甲之所以能借款成功,就是通过之前的行动和反馈,让某乙认为他是可靠的,他是可信的。这种认知的固化,就成为一种思维定势。

  因为被某甲连环三次所造成的认知固化,这种思维惯性,就导致某乙做出了错误的借款决定。

  所以我们能够从这里清楚看到认知固化的过程,也能看到思维定势形成的危害。

  有反馈,有奖励,有好处,而且还很准时,这就构成了思维定势形成的主要条件。

  

  03人的惯性思维是如何起作用的?

  如果一个人没有相应的认知,或者虽然有认知,但不是那么僵化和死板的话,就不会化为思维定势。但是,认知一旦固化,已经被屡次证实是正确的做法,正确的思路,正确的方法,那么就可能带给我们较为固定的模块化认知。

  以往的经验,以往的做法,以往的思路,以往的成功,都在强化着我们的思维和认知,都在对我们思维定势的形成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比如我常常去一家理发店理发,因为那儿的理发水平不错,洗头按/摩也很有水准,当然待客也很有礼貌。但是我今天去的时候,虽然是老顾客,却没人理会我。因为理发店的老板换了,更因为换了老板之后,理发师和接待人员缺乏必要的职业素养。既然不理会,我这种惯性思维带给我的便利做法,当然就令人感到很不舒服,于是不得不及时走掉,到另一家不熟悉的理发店去理发。

  

  我们常去的地方,常住的地方,常常流连忘返的地方,都会对我们思维定势的形成构成推动力。

  因为已经习以为常,所以我们就在习以为常的这个小圈子、小圈层、小空间中形成并固化我们的思维,并遵循这种思维来思考问题,处理问题。久而久之,这就导致我们变得因循守旧,只愿意相信自己已经习惯了的事物。

  如果一个人不够自信,那么长期不够自信形成的思维定势,就会阻碍个人的成长;

  如果一个人成了工作中的老油条,那么这种老油条式的思维定势,就会一而再提示他,责任越少越好,所以甩锅和推脱责任,就成了他的惯性做法。

  当然,如果一个人已经习惯了之前正确的做法,所以形成了遇到类似情况下的惰性思维,这当然就可能带给他更大的损失和损害。

  

  04具体来看,惯性思维会对人带来哪些制约或危害?

  (1)因为不够自信,所以习惯于否定自我

  一个人不自信是因为自我不够强大,经历不够丰富,见识不够多而造成的。

  可是,如果因为不自信,所以就习惯于自我否定,那就可能带来对自我的巨大危害。

  这时候,这种人遇到了挑战,就会想“我肯定不行”,“我恐怕没办法应对”。而他只要这样想了,势必就怂了。如此就会导致送上门的机遇被浪费掉。

  有很多人因为不够自信,该去的地方不敢去,该见的人不想见,该获得的机会没有获得。这算什么?当然算是一种对自我的损失和损害了。

  不但在眼下造成了损失,而且对自我的长远发展造成了损害。

  如果习惯于否定自我,自我必然因为被长期否定而无法得到成长。

  

  (2)因为要逃避责任,所以就惯于把自己打扮成一问三不知的角色

  有些人很喜欢自作聪明。

  他们总认为不承担责任,不承担过错,不承担那些可能对自己不利的东西,学会聪明地甩锅,才能对自己更有好处。所以,他们遇到责任就一问三不知,好像自己真的是无知少女一样。

  他们的口头禅就是,这个不清楚哦,这个我没参与哦,这个我没留意到是怎么回事啊,这个错误不是我造成的。

  因为他们这样为自己撇清责任,所以责任与他们无关,责任背后的承担、勇气、尝试以及由此带来的经验和智慧的增长,也与他们无关了。

  所以,这些人因为自己习惯于推脱责任,就放弃了自身的成长机会。

  

  (3)虽然刚踏上工作岗位,可是却相信了那种惯性思维并损害到自我

  有些人刚刚走上社会,本来还想着大干一场,好好培养自己的能力,好好积累自己的经验,好好提高自我的专业素养。但是被那些老油条老师傅老职工几句话就给带歪了。

  这些人会告诉新人:

  给多少钱就做多少事。

  你又不傻,凭什么多做工作?你又不是欠老板的,干嘛那么尽职尽责?

  实际上,这些老油条们自以为是的惯性思维,对他们的年龄是相称的,对年轻的新人则是不合适的。

  

  (4)不在其位,不谋其职

  还有一些人对自我的一亩三分地格外留神。

  一旦事情和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关系不大,就会快速撇清:“这不是我的事儿”,“这不归我来管”,“这不是我的责任范围”。

  是的,有时候说这几句话是没毛病的。可是真的需要你适度参与一下的时候,真的需要你多付出一点的时候,你还是要忘掉所谓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想法。因为这种定势思维,是很多老板所反感的,是很多急于完成事项的管理者所厌恶的。

  

  (5)一方面担心出错,一方面却又自以为是

  很多人工作多年,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早已习以为常,自认为非常熟悉了。

  所以,老经验,老做法,老一套在他们这里是很吃香的。

  所以,就算有时候老ge-ming遇到了新问题,他们依然会使用老一套办法来寻求解决办法。这是因为他们害怕出错。

  一方面害怕出错,一方面又固执己见,自以为是,正是这种具有思维惯性的人对自我的一种束-缚。

  他们很难同意采用新办法新路子新方式,因为那样“肯定是不稳妥的”,“肯定是风险很大的”。他们忘记了,自己之所以得到现在的位置,就是因为曾经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敢于采用新思维。

  

  05跳出惯性思维,化解思维定势,需要这样做

  每个人都需要经常审视自我,看看自我是不是已经有了较为严重的思维定势。

  话说在常见的事物中,在习以为常的环境中,思维定势常常会帮到我们。但是在面对非常规事项、尤其是采用常规方式无法解决的事项时,我们需要打开自我思维,需要敢于向位未知领域挑战,需要跳出惯性思维的陷阱。

  比如某公司去年完成销量才2000万元,但是今年的目标却是必须完成5000万元。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目标倒推,来找到最合适的资源匹配,最合适的资金用量,最合适的组织架构,最可取的营销策略,以及最对路的宣传途径。

  当我们采用了反常规的倒推法之后,就会发现真正能帮助我们实现5000万元销售额的正确做法,而不会说这太难了,简直做不到啊!

  

  跳出思维陷阱,摆脱思维定势,常常需要我们采用反常规的做法,采用反常识的做法,采用反定势思维的做法,透过不同方向,透过不同角度,透过不同层次,跳出事项之外看待事项,而不再凭借老经验老做法老人手老一套来应对。当我们面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灵活分析,具体问题立体分析时,才能摆脱对经验的依赖,摆脱对人员的依赖,摆脱对特定方式方法的依赖,找到新的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新对策,新思路,新思维。

  所以,我们就要像司马光那样,敢于打破眼前这个装满水的大缸;就要像曹冲那样,认为大象也可以转为石头;就要像爱因斯坦那样,学会相对论式地思考问题,为自己留出弹性空间;就要向量子力学求证,究竟什么样的流动和波动,才是量子活动的必然。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墙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