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回不去,灵魂亦无法在彼处容身。
孤独,是一个环绕人类终生的宿命话题。
面对现实的残酷,面对父母所给予的安逸,王漫妮还是选择了“不撞南墙不回头,”继续回到那个纸醉金迷的上海打拼,回到那个永远都不会回头,永远都在淘汰,那个苦远远要大于乐的世界继续前行。
从前或许不懂王漫妮,但真正选择在外漂泊的那一刻起,我们都成为那个虚伪的,愚钝的,清醒的,令人感到可悲又可叹的王漫妮。
从选择“不撞南墙不回头”的那一刻起,我们便注定要继续坚持这种生活,去“热爱”这种生活了。
不是谁都能依靠谁的,也没有人能让你依靠一辈子。
回到那个安逸的江南水乡,故里古镇,王漫妮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与快乐,并在家人亲戚的祝福下,渡过了自己的三十岁生日,可很快地,王漫妮就再没有那么轻松了。
三十岁来临,一切似乎都在这个时候碰上了节点:
家人的催婚,工作的变迁与矛盾,在出门的时候面对乡里乡亲们的指指点点,在面对现实的束手无策,一切的一切,都朝着她压过来,逼的她在这其中喘不过气来,那种在上海时的压迫感,似乎一下子又在这个时候回来了。
总是人事赶不上变迁,总是计划赶不上时间,总是在真正安顿下来之后才发现,一切都不是自己想要的。
“所有选择漂的人,在走出家门后,你自己就是自己的家,爸妈说的故乡是后路,听听就算了。”
在听过了镇子上理发师傅的劝慰后,王漫妮开始思考一个问题:
这世上有多少人身不由己,最终都选择回去了呢?可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是在以一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姿态来面对这一切的。
思考罢,她一夜无眠,第二天醒来的时候,泪水早已打湿了枕巾,这才惊觉:
至少在她这里,原来兜兜转转这么久,从离去到归来,她所认为的沉淀与与安逸竟都是错的。
留不住去也难,无论是选择就此停住留下,对生活妥协,还是选择回去继续打拼,其实都不是她想要的生活状态。
原来,她竟一直都未曾看清自己。
走捷径,必然会被反噬
实际上,从前的王漫妮总是高估了自己,却低估了生活的辛苦程度。
用一秒钟看到本质的人,和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的人,注定是不一样的命运。
改变对世界的认知,真的很重要。
从前的王漫妮,其实一直都对自己认知不足。
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工作上,她都长期沉溺于一种状态,对自己的未来看不清,对自己未来生活的边际,更是糊涂。
作家雾满拦江讲过这样一句话:
“认知不足的人,必困于自己的心,举目所见,只有一些毫无意义的东西,拼命求索,却无改于自己的命运之分毫。”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王漫妮开始了“自我迷惑,”甚至在一次次的迷失下选择了走捷径。
可是,想要走捷径,便必然会被这条路所反噬。
王漫妮一开始就选错了方向,这不怪她。
毕竟世人踏入纷扰红尘中,总是困于原点终究是不行的,总要有点东西来支撑自己的野心,填充自己的欲望,如果连这些都没有,就这么无欲无求地过下去,也就不会有这许多的纷杂与烦扰了。
之前的王漫妮选择留在上海,是因为一直沉迷于自己那个虚无缥缈的幻想。
即便是工作足够认真,即便是对生活的认知足够清楚,但实际行动上的不肯改变也是真的。
作为一个人,当他开始考虑不清楚现实与生活的差距时,百年注定会被困于原地,无论停与留,最终得到的,都是不得往生。
虽然幻想没错,但最终所受到的教训也是真的。
王漫妮不是没有资格和能力看清真相的,只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八年了,这八年她毕竟是付出过成本时间精力的,就此罢手,在没有任何损失之前,她是绝对不会选择放弃的。
遇见梁正贤,被欺骗感情,被PUA,其实是她人生中所需妖经历的“滑铁卢,”遇上梁正贤,其实是在打破王漫妮幻想的开始。
或许,让王漫妮遇见梁正贤,是老天爷都看不下去她的自我欺骗了。
何况,生活的本质是什么?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看清生活的本质后,依然选择去热爱他。
当王漫妮选择再一次辜负父母的期望,从古镇上回来的时候,意味着她的重新开始,也更意味着她的看清楚自己的心。
风险与回报成正比,野心与利益并行
从选择在外漂泊,到回到老家,再次决定回到上海,王漫妮用了整整八年的时间。
而王漫妮考虑清楚自己的野心与未来,前途与生活,却只用了一个晚上。
在上海的辛苦与压力,我们看得很清楚,可回到老家的不适应,我们也看得很清楚,甚至更为让我们感同身受。
所以,她宁肯回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自己所能掌握的环境中。
最终选择从自己的老家回来,再次返回上海,除了不甘,还有当初那片未曾实现的野心。
剪彩仪式上碰见魏先生,王漫妮认为这是个偶然的机遇。
而去找魏先生是有风险的,却也是个机会。
毕竟,这背后的风险与回报至少是成正比的。
选与不选之间,差的不止是勇气和决心,还有的,是那份勇于承担后果的责任感。
长到足以让一个人糊涂地过一辈子,也可以让一个人看清自己的人生。
但真正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真正要勇敢地走下去,还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咬牙坚持下去。
毕竟,人生没有捷径可循,即便是真的找到了,也终究是要还的。
当初离开的时候有多决绝,如今便有多后悔。
回到老家一趟,其实是让王漫妮看到了那个内在的自己,更为“真实”的自己。
事实上,不是王漫妮野心太大,而是中间隔阂与距离,已经太多太多,想要打破这中间的差距,要付出的,牺牲的,远比从前要多。
选择离开,不是因为厌恶这种生活,厌恶这里的人情,厌恶这里的一切,而是因为对这种生活根本不适应,从工作上李姐的话来看,她如果继续待在这里的话,日后几十年的生活都是可以窥见的:
“何必要去过这一眼望到头的人生呢?”
安逸,对于一些人来说是求稳的人生态度,是阔其心境的“心远地自偏”,而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则是将其折断羽翼,束之高阁的利刃。
逆风前行,永不服输,是三十而已这部剧的主题。
哪怕是最终王漫妮选择了出国留学,也不过是因为她看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想要再去闯一闯罢了。
事实上,一切不过三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