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见习记者 张漫 记者 马泽望)1月31日,聚焦于国家呼吸传染病防控和公共疫情应急防控领域的广州实验室在广州国际生物岛举行“广州实验室科技助力基层疫情防控万里行”启动活动(下称万里行活动),活动宗旨是“筑牢第一道防线,助力基层疫情防控”。
广州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虽然我国不可能再出现大规模的疫情反弹,但输入性风险还比较多,一定要加强基层社区的疫情防控。尤其是在防控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地区,广州实验室将发挥好科研和技术优势,整合各方科技抗疫力量,助力全国农村基层筑起疫情“防火墙”。据悉,广州实验室将从科普、培训和筛查三个方面助力基层疫情防控。



加强基层群众的疫情防控科普宣传
据介绍,农村疫情防控力量薄弱,除了因技术力量不足、基层卫生人员培训不到位外,群众防控知识缺乏,也是导致早期发现能力不够的主要原因。
活动将制作科普教育专题,通过多种渠道面向基层群众投放。如倡导个人承担传染病防控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行为;及时普及新冠肺炎及其他传染病研究进展的相关科学知识和信息;促使公众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做好相关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健康管理,推动形成健康生活习惯等等。对此,广州实验室准备了一系列科普读物,将为基层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第一手“教材”,其中有些还获得了全国奖项。
加强基层卫生人员技能培训
加强基层卫生人员疾病筛查和诊断、呼吸道传染病流程管理、健康知识科普技能培训同样迫在眉睫。广州实验室组织整合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病毒检测技能培训中心资源,通过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基层服务网络,联合基层医院,成立各地培训分中心,辐射至县、乡、村一级,组建技能培训专家库,将随移动实验室走向到农村基层,积极将村医纳入培训范围,进行疾病筛查和诊断、呼吸道传染病流程管理、健康知识科普技能培训,协助当地政府进行疫情防控工作。
打通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
活动现场,广州实验室的两大“明星”:移动P2+“猎鹰号”和源自清华大学团队研发的“轻骑兵”核酸检测车正式亮相。
据悉,“猎鹰号”是一辆长达12米的移动核酸检测实验室,配备了达安基因自主研发的28分钟新冠快速检测系统,可同时实现采样、检测、预测等功能,日核酸检测量(10混1)可达20000人份。
而“轻骑兵”车型小,灵活机动,是国内首款轻型客车搭载的全集成新冠检测移动实验室,可实现多种需求场景下的“样品入 - 结果出”式高灵敏快速检测,适合应用于县区级疾控、医院、机场、火车站、学校、海关、军队及进出口岸等多种应急场景的核酸检测现场。
万里行活动将配置一定数量的便捷式移动方舱核酸快检车,可根据农村基层的疫情防控特点及需求,准确、快速、便捷地满足疫情防控需要的核酸筛查及排查任务,为基层筑起疫情“防火墙”。
加强基层新冠患者的预后监测与随访
钟南山院士表示,目前尚不清楚新冠肺炎疾病恢复的预后、遗留症状、胸部影像学改变、体内免疫应答情况以及该疾病对全身其他器官和功能的长期影响。特别是参考同为冠状病毒导致的SARS肺炎,新冠肺炎可能会导致长期的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的不良影响,必须长期监测才能及时预警预防并及时针对性改善患者健康。
为此,广州实验室将建立新冠恢复患者的观察随访队列,开展对新冠康复期患者不同时期的心肺运动功能、代谢改变、免疫应答情况等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将增加相关领域知识。根据患者运动耐力的情况,对运动耐力下降者进行具体的呼吸康复,有助于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
科技战疫的“广东密码、黄埔现象”
广州实验室所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正致力于全力培育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在新冠肺炎战“疫”中,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全方位构筑防、控、治一体化的疫情防治体系,全区200多家科研企事业单位在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等方向抓紧科技攻关,取得了三个“全国第一”、三个“全国最大”:第一批核酸诊断试剂盒,第一批抗体快检试剂盒,第一批核酸快检试剂盒;达安基因是全国最大的核酸检测试剂盒生产企业,万孚生物是全国最大的抗体检测试剂盒生产企业,金域医学是全国最大的第三方核酸检测服务机构,成为全省科技支撑新冠肺炎防控的主力军,实力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