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墙鹊起,封火墙如浪。
马鞍墙是封火墙中的一种形式, 是闽派建筑的标志性元素,流行于福州地区。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呈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故称马鞍墙。其作用一是分割空间( 围墙界面) 、围合庭院,二是御风防火,三是祈福镇邪。
弓形和鞍形的马鞍墙在福州市区和郊区较为常见。弓形的马鞍墙是在砖砌山墙上作成倒弯弓形,脊顶作成水平短墙与倒弯形前后相连。脊背为青灰抹平,向下斜坡,墙头一般覆盖三层瓦片, 在脊角雕成图案花纹, 两坡角向上翘起, 翘角下方做几层退进秀丽的线脚;还有一种是翘角弯曲向上高高翘起,其做法如燕尾式屋脊, 内夹钢筋, 外包青灰。
鞍形的马鞍墙脊背成凹形,凹形的脊背翘出两角与顶端的翘角遥相呼应,弓形和鞍形的马鞍墙有时并存于一宅,在飞翘的翼角处刻云纹或其它图样。
福州马鞍墙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其审美形式的背后,蕴涵着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宗教信仰等多种文化。马鞍墙除了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外,还隐藏着吉祥的祈求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