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暖气和水泥墙等现代设施时代,古代人到底都是怎么度过寒冬的呢?关键竟和食材有关!
古代一般百姓的生活大多困苦,冬天时只能多穿棉花或羊皮制衣物保暖,有些人还会架设纸帐或穿纸裘御寒。除此之外,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百姓还会在屋内设置火炉,提高室内温度,睡觉时则改用燃烧更持久的火坑,虽然可以达到御寒效果,却非常容易发生火灾,经常导致灾难发生。
贵族的保暖方式和平民相似,但所有设备和衣服材质都更为高级,像是奢华的狐皮、貂皮大衣,不但可以抵御寒风,还能挡住雨水和下雪天的湿寒。为了更有效的保暖,贵族还会花大钱在府内建设火炉室,透过燃烧煤炭提升室内温度。而奇妙的是,这系统在夏天还能拿来降温、避暑用,俨然就是古代版的“中央空调”。此外,他们也会使用装火炭的铜制手炉,以及装热水的铜制脚炉,解决手脚冰冷的问题。
而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呢?《汉书·车千秋传》就曾记载:“椒房殿名,皇后所居也,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温而芳也。”,表示宫中有一种独特的“椒房殿”。据了解,汉朝人发现,花椒除了可以入菜增加风味,还有保暖的妙用,因此古代在建造皇室寝宫的时候,都会下令将花椒混入泥中,涂在墙上,不但能让房内带有清香,还能抵御风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