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曹宅镇东京村,<\/p>
一幅传统壁画生动描绘着二十四节气,<\/p>
立春、雨水、惊蛰……结合农耕文化,<\/p>
展现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作风貌,<\/p>
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p>
走在村中,这样的壁画随处可见,<\/p>
看似简单的勾勒,<\/p>
或描绘民俗,或述说历史,<\/p>
画风细腻、浓淡相宜,<\/p>
却与周围景观巧妙融合,<\/p>
不禁令人惊叹,这些作品是怎么创作的?<\/p>
<\/p>
<\/p>
带着疑问我们拜访了传统壁画师俞文建。他专注传统壁画创作20余年,走过上百个村庄,留下了上千幅壁画。“传统壁画创作需要深入了解一个地方,翻阅书籍查找资料,听村里老人讲故事,很费时间,但很有意思。”俞文建说。<\/p>
<\/p>
<\/p>
传统壁画创作是一门技术含量较高的民间艺术,创作过程复杂,包括测量、盘线、设计等,连绘画时所用的油烟墨都是自制的。据介绍,传统壁画的主题和画幅取决于建筑物的用途和墙面规格,祠堂里多为忠孝节义主题,家里的厅堂多为吉祥孝敬耕读主题。作画时,一般要站在脚架上,而且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不仅考验作画技艺,也很考验精力、耐力。<\/p>
<\/p>
2015年,俞文建成为金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婺派古建筑壁画传承者。很多人知道徽派建筑,但知道婺派建筑的却不多。传统壁画技艺是婺派古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让这门传统技艺有更多的人了解、传承,2017年孝川美术馆开馆,一些传统壁画被画在纸上展览出来。2019年,孝川美术馆申请成为金东非遗壁画研学馆,俞文建是这里的馆长,也是授课老师,授课内容包括传统墙绘技巧和历史文化知识。近几年,文物部门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被修复的传统壁画越来越多。俞文建说,金东区一些学校也开设了传统壁画相关的兴趣课,在弘扬农耕文化、乡村文明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婺派建筑,“留住我们思想的根、文化的根、精神的根”。<\/p>
<\/p>
<\/p>